总要为了什么去好好活着


引言

好些年了,总是会听到这么一句对我的质疑,“你为什么要这么做”,无论来自家人、同学、朋友、同事。面对质疑、不解,很多场合可能没有机会去清楚的表达原因,不过这个问题一定会在未来的某天需要做出回应。当下,我便将未来的回应编织成文。

先聊一下,我从什么时候开始”变了个人“,那一定是18岁!18岁后的人生像开了倍速,不断的变化、不断的成长。

我理解的成长,就是从世界普世价值观到个体价值观形成的过程。对我而言,这个过程从高中开始,研究生结束,耗时10年

价值观与方法论

在我的价值观中,首当其冲是“人生需要规划“,那么规划什么呢,最基本的就要想清楚”为什么而活“。这个问题,应该也能回答我与家庭的关系和现状。

先抛出答案:为打破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而活

为什么不表达

写下这个小标题的时候,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辩论赛题目《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》。表达者阐述的观点,在不同人听来会有不同的理解。

不过在表达前,有一个基础是可以表达。这点是当前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体系下,将表达扼杀在摇篮里的根因。举个例子,想起前两天和家人聊起“为什么要按照传统方式过年”。在交流过程中,我偏向于追问式引出大家对行为本身对思考。可在我看来整体交流的过程是争论式发言、吵架式情绪。

为什么交流一定就是要将不同的观点统一化呢?为什么表达就一定要分对错呢?为什么交流一定要成为说服和被说服的过程呢?

表达,只是一种抽象思维表现的形式。话语,只是一个基本的社会行为。哪怕只是倾听,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下都是如此艰难么。所以常常,表达在家庭环境中,成为了“借口“、”狡辩“等的代名词

所以,我为什么还要去表达呢?

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的糟粕

从心理学角度看,人的性格基本在13岁以前就形成了。这段时期除了在小学时期的日常学习时间,占比最大的就是家庭环境所在时间。所以家庭教育环境基本直接影响人的性格形成。而性格,就是在人生的各种选择中决定你的命运。

下面的种种,都是阐述现象。很多人可能会说,“哎呀,没办法啊”,行,我现在不讨论事情结果的对错,只阐述现象。

至于能不能避免,有没有方法避免,那是后续的事

1. 留守儿童

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,很多人也会对此有悲悯之心。但是我想更近一步阐述一下它对人带来的影响

首先,除去悲悯的情感,我好像很少能看到有人指出,这是个问题,需要解决。如果真要提及要去解决,肯定又会是那句话,“哎呀,没办法啊”。至于怎么解决,相信经历过的我们都有答案,不然现在结婚率这么低呢

其次,在从小缺乏父爱和母爱的环境下长大,会有很多的心理问题。从心理学角度看,缺乏母爱,会导致自卑、内向情绪,缺乏父爱,则会导致性格中的懦弱、缺乏安全感。

对我而言,心理问题可能熬着熬着就习惯了,自己也会慢慢成长。但是因为这些心理问题,在生活中因为害怕表达、害怕结果,错过很多的机会、人和事,那么多的遗憾,可能才是对这个家庭教育环境耿耿于怀的原因。

2. 家庭暴力

这里不是说的对孩子的“棍棒教育”,是父母间的家庭暴力。

孩子如果不能在家庭里面获得安全感,你觉得他会健康成长么。当他收到伤害的时候,会觉得无助,会觉得无奈,因为他唯一的避风港已经崩塌了。

失去的安全感的孩子,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占有欲会特别强,疑心也很强。因为他害怕失去,同时也不相信自己这么一个“垃圾”可以获得自己心仪的玩具、喜欢的恋人。

3. 语言暴力

  1. 打压式教育。举个例子,孩子考了98分,还要跟别人说考的马马虎虎。你的随口一句,否定的是孩子多长时间的努力
  2. 自残式教育。把孩子的善良当作威胁的筹码。举个我自己的列子,曾经一场考试没考好,收到怒气冲冲的电话:“考这个样子,那我们还努力赚钱干嘛?回家算了”。试图通过毁掉自己的人生,威胁孩子。设想过,如果我是一个没有良心的孩子,会怎么做。
  3. PUA式教育。”都是为了你“。经典中国家长式发言。我就想问,你吃的住的不是自己拼出来的么。我理解你说“为了这个家好”,没有人会喷你

4. 等级主义

社会上,人分三六九等。中国传统家庭的结构,貌似更森严。

“我养了你这么大,你必须听我的”;“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”;”这个这么好吃,你为什么不吃“

我们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身份,是孩子,是学生、是父母、是工作者,但是无论什么阶段,你首先都是一个独立的人。是人,就该有人最起码的尊重和尊严。不要去忽略孩子的感受和表达

在我看来,你们说出那些话的社会,似乎忘记了我们也是个自然人。

我为什么而活

每个人的经历不同,想做的事,想为什么而活肯定都不同。

对我而言,我自认为自己够自律,所以很多事情我想做好,想做成。但是因为性格问题让成长过程中有了很多阻碍。每一次阻碍,都会让我加深一次对家庭教育环境的怨恨。当然,在曾经经历过一次“死亡“后,更坚信要”为打破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而活

我努力拼的,不是为了修补自己的创伤,是为了让我的下一代可以在一个温馨、健康的家庭环境里面自由成长。

我努力拼的,不是为了自己以足够强大的知识和阅历指导孩子,是为了让孩子要做选择的时候,让他的选择足够多,让他有的选

写在最后

可能上面说的这些,有些人会不知道我在说什么,甚至也理解不到我表达的意思,可能也觉得我在空谈理想。(其实不得不去承认,知识和阅历,会让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程度的理解)

所以,回应是需要时间的。等我努力去做到去打破这一切的时候,便是最好的回应。


文章作者: 小小千千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小小千千 !
评论
  目录